現代的北京葬禮習俗是怎樣?

國際更新時間:2023-12-08 03:27:30

葬禮是一種送別死者的傳統儀式,是社會風俗文化的折射,在我國古代的傳統中,葬禮有著許許多多嚴苛的規矩和繁瑣程序。隨著時代的發展,各地也逐漸形成了獨特并且簡單的葬禮風氣和習俗。那么,在北京文化中,北京的葬禮是怎樣的呢?一起來看看吧。

1.易簀

舊京,人們多住四合院或三合院瓦房,每三間的兩側謂之“里間”,北房算做正房,除有里間外還通向耳房,謂之“套間”。這里間和套間都有磚炕。那時,人生了病都是躺在這種炕上休養,請個中醫大夫來家診治,很少有到醫院就診或住院治療的。一旦病情惡化,不堪救藥,大夫就囑咐家屬“準備后事”。

因此,這后事也就都在這里間、套間準備。家屬首先要到棺材鋪賃一個小床,叫做“太平床”,也叫“吉祥板”。有的家主只是將門板卸下來,臨時搭個小床,謂之“搭床”。病人尚未咽氣之先,就得從炕上移到太平床(吉祥板)或搭床上,文言叫“易簀”,意思是換床。

說是不能叫死人背著炕走,否則不吉祥。其實是怕后人在這鋪炕上睡覺時思想上扭曲。易簀(換床)時,有的子女還要鄭莊其事的說:“沖一沖就許好啦!”這不過是自我安慰而已。

2.小殮

趁病人還沒咽氣,首先要將壽衣給他穿好,否則就叫做沒穿去,等于赤身裸體地到陰間去了。實際上,僅僅是人未死時,尸骨不僵,便于給他穿戴而已。壽衣,俗稱“裝裹”,即裝老的衣裳,有的生前就預備好了。

通常有人到了老年,選擇逢有閏月(舊歷)的年頭做好壽衣的講究。有用清裝壽衣的,即清朝官宦的打扮,男的棉袍補褂、頂翎;女的蟒袍、霞帔。用者多系滿人或清朝官宦,有的則用明裝壽衣,即明朝的打扮,用者多系漢人。

一般人家主要是棉襖、棉褲、棉長袍(不論什么季節死,一律穿棉的)。鞋,必須是布底,做出蓮花圖案,表示腳登蓮臺(蓮臺是佛的座位),成為“正果”了。絕對不用皮貨,說是亡人如果穿皮衣、皮鞋或皮底鞋,下輩子就托生牲口了。

3.報喪

大殮(裝棺材)前,喪家要給至親好友送信,請他們來“探喪”,即瞻謁遺容。官宦宅門,紳商富戶一般都用“本家門房”名義,臨時發出“口報”,也叫“報喪條子”,略謂“本家某老爺(或某大人,或本家某夫人)慟于夏歷某年某月某日某時壽終正寢(男曰正寢,女曰內寢)。

謹擇于某日某時大殮,某日接三。特此訃告?!毕驴钍悄辰帜澈痴T房某人報稟。將收口報人的姓名寫在紅紙條上,再貼在口報上端發出??趫蟛皇钦接嚶劊ㄟ@時訃聞尚未印出)是為通知至親好友來參加大殮的,后來變成通知參加接三的信了。

4.開殃榜與領執照

舊時俗以死者安葬為陰宅,墳塋房屋為陽宅。人們以為墳地“風水”的好壞關系到后輩家運的興衰,所以有請陰陽家為之避兇趨吉的必要。以給人看“風水”為業的謂之“陰陽生”,尊稱“陰陽先生”。他們各有堂號如“一善堂”、“七政堂”等,門前寫著“地理風水陰陽二宅”的字樣。過去死了人都要找陰陽先生來驗視死者,并請其開具“殃榜”。

如有意見、反饋、侵權或投訴等情況,請聯系
“掃黃打非”舉報專區 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
版權所有 Copyright ? 2023 閩ICP備2021002822號-12 huochegu.com 火車谷網 網站地圖
最新黄色网站无码